Question.[Peng.Sec4.7]. 证明:平均曲率为常数的曲面,或是全脐点曲面,或者它的第一、第二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
I=λ(u,v)(dudu+dvdv),λ>0
II=(1+λH)dudu−(1−λH)dvdv
(1) 如果曲面为全脐点曲面,则第一、第二基本形式成比例
H=21EG−F2GL−2FM+NE
所以为常数。
(2-1) 如果曲面不是全脐点曲面,则只需处理非脐点处,则可以取主方向参数系,使得
I=Edudu+Gdvdv,II=Ldudu+Ndvdv
其中 F=M=0。由平均曲率 H 为常数,得到
H=21EGGL+NE=21(EL+GN)
参见 [Peng.Sec4.6] 的结论,当 (u,v) 是曲面的正交曲率线网时,Codazzi 方程可以简化为
Lv=HEv,Nu=HGu
根据平均曲率为常数,得到
EL=H+a(u,v),GN=H−a(u,v)
积分,逐项比较,推出 a(u,v)=a。
L=HE+b(v)=HE+Ea(u,v),N=HG+c(u)=HG−Ga(u,v)
因此 L=E(H+a),N=G(H−a)。现在只需证明 E=G,再调整比例系数即可完成本题。
(2-2) 只需要寻找新坐标 (u~,v~),使得 E~=G~。只需要分别调整 u,v 即可。取
u~(u)=∫0uE(u,v0)du,v~(v)=∫0vG(u0,v)dv
Question.[Peng.Sec4.8]. 证明:第一、第二基本形式的系数均为常数的曲面是平面或圆柱面。
(1) 如果 I 和 II 成比例,则曲面为全脐点曲面,即平面或球面。但球面的 I 不是常数,所以曲面为平面。
(2) 如果 I 和 II 不成比例,则主曲率为常数且不相同,因此曲面为圆柱面。
Question.[Peng.Sec4.9]. 问是否有曲面,以 φ 和 ψ 为第一、第二基本形式?
- φ=dudu+dvdv,ψ=dudu−dvdv;
- φ=dudu+cos2udvdv,ψ=cos2ududu+dvdv。
曲面参数是正交参数系,从而只需要验证是否满足 Gauss-Codazzi 方程,具体地
−EG1{[G(E)v]v+[E(G)u]u}=EGLN−M2
⎩⎪⎪⎪⎪⎪⎨⎪⎪⎪⎪⎪⎧(EL)v−(EM)u−NG(E)v−MEG(G)u=0(GN)u−(GM)v−LE(G)u−MEG(E)v=0
(1) 代入系数,Gauss 方程不成立,因此不存在这样的曲面。
(2) 代入系数,Codazzi (II) 成立等价于
sinu(cos2u1+cos2u)=0
而根据第一基本形式的要求,cosu=0,所以只能有 sinu=0 时成立,但这是离散,不存在开区域使得 Codazzi (II) 恒成立,所以不存在这样的曲面。
Reference: Grundlagen der differentialgeometrie by Knoblauch, Johannes, 1855-1915
Question.[Peng.Sec4.10]. 求曲面 F(x,y,z)=0 的 Gauss 曲率。
求解 Gauss 曲率,只需要求解主曲率 k1,k2(可重),则 K=k1k2。
注意到隐函数给出的曲面,其每个点上的切平面的方向应满足约束条件
⟨∇F,drr⟩=0
记 nn=∥∇F∥∇F,取外微分
⟨d∇F,drr⟩+⟨∇F,d2rr⟩=0
考虑第一项,直接计算得到
d∇F=⎝⎛FxxFyxFzxFxyFyyFzyFxzFyzFzz⎠⎞⎝⎛dxdydz⎠⎞:=H(F)drr
H(F) 是 F 的 Hessian 矩阵。考虑第二项,因为 ⟨nn,drr⟩=0 恒成立,取外微分得到
⟨∇F,d2rr⟩=∥∇F∥⟨nn,d2rr⟩=∥∇F∥II
而为了寻找法曲率的极值(如果是脐点,则所有方向法曲率相同),则当法曲率 κ 取极值时,drr 满足
κ(drr)=I(drr,drr)II(dnn,drr)=I(drr,drr)−⟨d∇F,drr⟩/∥∇F∥
因此根据已知的等式构造函数,不妨归一化 I(drr,drr)=1,则我们需要极值化
κ(drr)=−∥∇F∥drrTH(F)drr
在约束条件下,定义 Lagrange 函数
L(drr,λ,μ)=−∥∇F∥drrTH(F)drr−μ(drrTdrr−1)−λ⟨∇F,drr⟩
则在极值点处,满足 Lagrange 乘数法的条件
⎩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⎨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⎪⎧∂drr∂L=−∥∇F∥2H(F)drr−2μdrr−λ∇F=0∂λ∂L=−⟨∇F,drr⟩=0∂μ∂L=−(drrTdrr−1)=0
写成矩阵形式,通过对 drr,λ 换元调整系数(保持记号不变),得到
(H(F)+∥∇F∥μI3(∇F)T∇F0)(drrλ)=0
并且 drr=0。这要求矩阵形式有非零解处处成立。这当且仅当
∣∣∣∣∣∣∣∣∣Fxx+λFyxFzxFxFxyFyy+λFzyFyFxzFyzFzz+λFzFxFyFz0∣∣∣∣∣∣∣∣∣=det(H(F)+λI3(∇F)T∇F0)=0
其中 λ=μ∥∇F∥。展开行列式,得到 λ 的特征多项式,是一个二次方程。由于 drr=0 的约束条件,知道只有当 λ 是该方程的两个不同根时,极值才能取到
−∥∇F∥drrTH(F)drr=κ(drr)
而回到已知条件,在极值点处,同时和 drr 作内积,知道
∂drr∂L⋅drr=−∥∇F∥2drrTH(F)drr−2μdrrTdrr=0
这说明 μ 就是极值点处的法曲率 κ。因此,主曲率 k1,k2 就是该二次方程的两个根,从而 Gauss 曲率为
K=k1k2=∥∇F∥4det(H(F))
最后一步直接展开行列式即可。
Question.[Peng.Sec4.12]. 已知两个微分式
φ=Edudu+Gdvdv(E,G>0),ψ=λ(u,v)φ
- E,G,λ 满足什么条件时,φ 和 ψ 可以作为曲面的第一、第二基本形式?
- E=G 时,求解 E,G 和 λ。
(1) 同样是正交参数系,所以验证 Gauss-Codazzi 方程:
−EG1{[G(E)v]v+[E(G)u]u}=λ2,λv=λu=0
Codazzi 方程等价于 λ 为常数。
(2) 当 E=G 时,取 W(u,v)=E=G=e2ρ,则上述方程等价于
−e2ρ1Δρ=−e2ρ1{ρuu+ρvv}=λ2
所以 E=G=e2ρ,其中 ρ 满足 Δρ(u,v)=−λ2e2ρ,λ 为一常数。
Question.[Peng.Sec4.13]. 在旋转曲面 rr(u,v)=(ucosv,usinv,f(u)) 上建立正交标架场 {ee1,ee2} 并求相应和诸微分形式 {ω1,ω2,ω12,ω13,ω23}。
计算
rru=(cosv,sinv,f′(u)),rrv=(−usinv,ucosv,0)
注意到 ⟨rru,rrv⟩=0,所以取
ee1=∥rru∥rru=1+f′21(cosv,sinv,f′(u)),ee2=∥rrv∥rrv=(−sinv,cosv,0)
从而
ω1=⟨drr,ee1⟩=1+f′2du,ω2=⟨drr,ee2⟩=udv
ee3=ee1∧ee2=1+f′21(−f′cosv,−f′sinv,1)
计算
ω12=1+f′21dv
ω13=⟨dee1,ee3⟩=1+f′2f′′du,ω23=⟨dee2,ee3⟩=1+f′2f′dv
Question.[Peng.Sec4.14]. 证明 ω1∧ω2dω12 与正交标架 ee1,ee2 的选取无关。
由 Gauss 绝妙定理,K 只与 I 有关,而正交标架与 I 无关,所以
ω1∧ω2dω12=−K
与正交标架的选取无关。
Question.[Peng.Sec4.15]. 球面 rr(u,v)=(acosucosv,acosusinv,asinu)
- 求球面的一组正交活动标架;
- 求相应的诸微分形式 {ω1,ω2,ω12,ω13,ω23};
- 求球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II.
(1) 计算
rru=(−asinucosv,−asinusinv,acosu),rrv=(−acosusinv,acosucosv,0)
注意到 ⟨rru,rrv⟩=0,所以取
ee1=∥rru∥rru=(−sinucosv,−sinusinv,cosu),ee2=∥rrv∥rrv=(−sinv,cosv,0)
定义 ee3=ee1∧ee2 得到正交活动标架。
ee3=−(cosucosv,cosusinv,sinu)
(2) 因为这是正交标架,所以直接
ω1=Edu=adu,ω2=Gdv=acosudv
ω12=−G(E)vdu+E(G)udv=−sinudv
ω13=⟨dee1,ee3⟩=du,ω23=⟨dee2,ee3⟩=cosudv
(3) 第二基本形式
II=ω1ω13+ω2ω23=adudu+acos2udvd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