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第一基本形式
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决定了曲面度量,从而可以计算长度、角度和面积。
Definition. 曲面 S 上曲线 Γ:rr=(u(t),v(t)) 的 ** 长度(函数)** 为
s(t)=∫t0t∣rrt∣dt=∫t0t⟨rrt,rrt⟩dt
长度公式中,有三个只与曲面本身有关的系数:
Definition. 曲面 S 的第一基本形式系数为
E=⟨rru,rru⟩,F=⟨rru,rrv⟩,G=⟨rrv,rrv⟩
曲面 S 的第一基本形式为
I=(ds)2=E(du)2+2Fdudv+G(dv)2=⟨drr,drr⟩
Remark. 第一基本形式是一个微分形式。
Remark. 第一基本形式决定曲面上任意曲线长度:
rr(t+Δt)−rr(t)=(rruut+rrvvt)Δt+o(Δt)=rruΔu+rrvΔv+o(Δt)
其中,第二个等号用到了可微性。
Corollary. 对于任意曲线 rr(t),有
∣st∣2=∣rrt∣2=⟨rrt,rrt⟩=Eut2+2Futvt+Gvt2
Theorem. 第一基本形式与曲面参数无关。
证明思路
Proof. 考虑
(rrurrvrrurrv)=(uuuvvuvv)(rrurrvrrurrv);(du,dv)=(du,dv)(uuuvvuvv)
或者注意到
drr(u,v)=drr(u,v)
Theorem. 第一基本形式在 R3 合同变换下不变。
证明思路
Proof. 注意到合同变换保持内积。所以考虑合同变换 rr~=T(rr)=rrTT+pp 有
⟨drr~,drr~⟩=⟨d(rrTT),d(rrTT)⟩=⟨(drr)TT,(drr)TT⟩=⟨drr,drr⟩
Example. 第一基本形式相同的曲面称为等距曲面。例如平面 rr=(u,v,0) 和圆柱面 rr∗=(cosu,sinu,v)。但它们的第二基本形式不同。
Remark. 第一基本形式不能区分等距曲面。
Example. 第一基本形式相差标量函数因子的曲面互为共形,与 du2+dv2 共形的曲面称为共形平坦曲面。例如,球面之间是共形的,球面是共形平坦曲面。
# 第二基本形式
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决定了曲面弯曲程度。
# 概念与性质
Definition. 曲面 S 的单位法向量为
nn=∣rru∧rrv∣rru∧rrv=EG−F2rru∧rrv
Definition. 曲面 S 的第二基本形式系数为
L=⟨rruu,nn⟩,M=⟨rruv,nn⟩,N=⟨rrvv,nn⟩
曲面 S 的第二基本形式为
II=−⟨drr,dn⟩=L(du)2+2Mdudv+N(dv)2
Remark. 指标轮换下,第二基本形式系数满足
⟨rruv,nn⟩=−⟨rru,nnv⟩=−⟨rrv,nnu⟩
Remark. 第二基本形式反映曲面的形状。这里的 “形状” 之后会详细讨论。从 P 点处沿曲面任意方向的前进,其偏离切平面的程度为
⟨nn,Δrr⟩=2⟨rruu,nn⟩(Δu)2+2⟨rruv,nn⟩ΔuΔv+⟨rrvv,nn⟩(Δv)2)+o((Δu)2+(Δv)2)
其中,对 Δrr 作了二阶泰勒展开,这用到可微性。
Definition. II 是关于 (du,dv) 的二次型,可分为
- 正定的,如果 LN−M2>0 且 L>0;
- 负定的,如果 LN−M2>0 且 L<0;
- 不定的,如果 LN−M2<0;
- 退化的,如果 LN−M2=0。
Corollary. 曲面 S 在点 P 处的第二基本形式的正定性、负定性、不定性与曲面在该点处的局部形状有关:
- 若 II 正定或负定,则 S 在 P 点处局部类似于椭球面,称为椭圆点;
- 若 II 不定,则 S 在 P 点处局部类似于马鞍面,称为马鞍点或双曲点;
- 若 II 退化,则 S 在 P 点处局部类似于圆柱面,称为抛物点;
特别地,如果 II=0,则称 P 点为平坦点。
Remark. 正定点取局部最大值,负定点取局部最小值,可以以此来确定局部凹凸性。
证明思路
Proof. 考虑高度函数
f(u,v)=⟨rr(u,v)−rr(u0,v0),nn(u0,v0)⟩
讨论 Hessian 矩阵的正定性、负定性、不定性。
Theorem. 第二基本形式在同向(反向)参数变换下不变(变号)。
证明思路
Proof. 注意到
drr(u,v)=drr(u,v),rru∧rrv=∂(u,v)∂(u,v)rru∧rrv
Theorem. 第二基本形式在(反向)刚体运动下不变(变号)。
证明思路
Proof. 对于刚体运动 T(rr)=rrTT+pp,有
(uuTT)∧(vvTT)=(detTT)(uu∧vv)TT
# 平面与球面的特征
Theorem. 曲面是平面,当且仅当其第二基本形式恒为零。
证明思路
Proof. 证明 nn 为常向量即可。考虑证明 nnu=nnv=0。从而
⟨rr−rr0,nn0⟩=0
Theorem. 曲面是球面(的部分),当且仅当 λ−1(P)II(P)=I(P) 恒成立。
Remark. 因为 I=0,所以 II(P),λ(P)=0 恒成立。
证明思路
必要性。考虑对以下式子微分
⟨rr−rr0,rr−rr0⟩=R2
因此 rr−rr0 是垂直于 rru 和 rrv 的向量。充分性。证明 rr−λ−1nn 是常向量即可。关键是注意到
nnu+λrru=0,nnv+λrrv=0;λu=λv=0
# 法曲率与 Weingarten 变换
# 法曲率
仿照平面曲线的思路,对于曲面上的曲线 rr(s),采用弧长参数,则其单位切向量为
tt=rr˙=rruu˙+rrvv˙
Definition. 曲面上以弧长为参数的曲线 rr(s) 的曲率向量为
rr¨=rruuu˙2+2rruvu˙v˙+rrvvv˙2+rruu¨+rrvv¨
曲线 rr(s) 的法曲率为
κn=⟨rr¨,nn⟩=Lu˙2+2Mu˙v˙+Nv˙2
Remark. 法曲率是曲率向量在单位法向量上的投影。
Remark. 曲面在某切方向的法曲率只与该方向有关,而与曲线的具体形状无关。进一步
κn=III=E(du)2+2Fdudv+G(dv)2L(du)2+2Mdudv+N(dv)2=Et2+2Ft+GLt2+2Mt+N
其中 t=(du:dv),即 κn 只与切方向 t 有关,记作 κn(t)。
Corollary. 设 tt=λrru+μrrv 为曲面 S 上点 P 处的单位切向量,则该方向的法曲率为
κn=Lλ2+2Mλμ+Nμ2
Remark. 对于一般切向量 ww=ξrru+ηrrv,则沿 ww 方向的法曲率为
κn(ww):=κn(∣ww∣ww)=∣ww∣2Lξ2+2Mξη+Nη2=Eξ2+2Fξη+Gη2Lξ2+2Mξη+Nη2
Corollary. 法曲率在同向(反向)参数变换下不变(变号)。
Corollary. 法曲率在(反向)刚体运动下不变(变号)。
Example. 二次曲面 z=21(ax2+by2) 的法曲率为
κn=1+a2x2+b2y21(1+a2x2)(dx)2+2abxydxdy+(1+b2y2)(dy)2a(dx)2+b(dy)2
可见符号只与 a(dx)2+b(dy)2 有关,因此有以下三种情况:
- 当 ab>0 时,曲面为椭圆抛物面,κn 恒为正或恒为负;
- 当 ab<0 时,曲面为双曲抛物面,κn=0 有两个线性无关的解;
- 当 ab=0 时(不全为零),曲面为抛物柱面,κn=0 有唯一解。
# 渐进方向与渐进曲线
Definition. 如果 κn(vv)=0,则称 vv 为曲面 S 上点 P 处的渐进方向。若曲线 rr(s) 在每一点处的切向量均为渐进方向,则称 rr(s) 为曲面 S 上的渐进曲线。
Remark. 渐进曲线不一定存在。渐进方向的存在性取决于第二基本形式的符号。
Corollary. 渐进方向的存在性与第二基本形式的符号有关:
- 若 II 正定或负定,则不存在渐进方向;
- 若 II 不定,则存在两个线性无关的渐进方向
dvdu=L−M±M2−LN
这两个渐进方向将切平面分割为四个象限,在对角的象限内法曲率符号相同,在相邻的象限内法曲率符号相反;
- 若 II 退化,则存在唯一渐进方向
dvdu=−MN
这个渐进方向将切平面分割为两个区域,在两个区域内法曲率符号相同。
Theorem. 曲面上的参数曲线网是渐进曲线网,当且仅当 L=N=0。
# Gauss 映射
Definition. 曲面 S 上的 Gauss 映射 g 定义为
g:S→S2,rr(u,v)↦nn(u,v)
Remark. Gauss 映射将曲面上每一点的单位法向量映射到单位球面上对应的点。相当于平移。
Definition. 曲面 S 的 Gauss 映射在 P 点的 Gauss 切映射为
g∗:TPS→Tg(P)S2≅TPS,ww↦dnn(ww)
Remark. g∗ 将切向量映到切向量,具体作用在一个切向量上时,可以先将该切向量视为曲面上一条曲线的切向量,不妨对应参数 t=0,则
g∗(ww)=g∗(dtdrr(u(t),v(t))∣∣∣∣∣t=0)=dtdnn(u(t),v(t))∣∣∣∣∣t=0
继续展开
g∗:rrudtdu∣∣∣∣∣t=0+rrvdtdv∣∣∣∣∣t=0↦nnudtdu∣∣∣∣∣t=0+nnvdtdv∣∣∣∣∣t=0
Corollary. 特别地
g∗(rru)=nnu,g∗(rrv)=nnv
# Weingarten 变换
Definition. 曲面 S 的 Weingarten 变换为
W:TPS→TPS,ww↦−g∗(ww)=−dnn(ww)
Corollary. 由于 rru,rrv 是 TPS 的一组基,因此
W(λrru+μrrv)=−λnnu−μnnv
特别地
W(rru)=−nnu,W(rrv)=−nnv,W(drr)=−dn
Corollary. Weingarten 变换在同向参数变换下不变。
证明思路
Proof. 因为 W(drr)=−dn,但它们与同向参数选取无关。
Corollary. 对曲面 S 上 P 点处任一单位切向量 vv∈TPS,法曲率
κn(vv)=⟨W(vv),vv⟩
证明思路
Proof. 设 vv=λrru+μrrv,则
κn(vv)=Lλ2+2Mλμ+Nμ2=⟨−(λnnu+μnnv),λrru+μrrv⟩=⟨W(vv),vv⟩
Corollary. Weingarten 变换是自伴随的,即
⟨W(uu),vv⟩=⟨uu,W(vv)⟩,∀uu,vv∈TPS
证明思路
Proof. 设 uu=λ1rru+μ1rrv,vv=λ2rru+μ2rrv,则
⟨W(uu),vv⟩=⟨−(λ1nnu+μ1nnv),λ2rru+μ2rrv⟩=−λ1λ2⟨nnu,rru⟩−(λ1μ2+μ1λ2)⟨nnu,rrv⟩−μ1μ2⟨nnv,rrv⟩=λ1λ2L+(λ1μ2+μ1λ2)M+μ1μ2N
对称性显然。
Remark. 据此,可以定义双线性形式 II(⋅,⋅)
II(uu,vv):=⟨W(uu),vv⟩,∀uu,vv∈TPS
这满足 II(uu,vv)=II(vv,uu),且 II(vv,vv)=κn(vv) 是第二基本形式。
# 主曲率与 Gauss 曲率
# 主曲率与 Gauss 曲率
因为 Weingarten 变换是自伴随的线性变换,所以有实特征值 k,以及特征向量。
Definition. 存在 k∈R,vv=0 使得
W(vv)=kvv
则称 k 为曲面 S 在点 P 处的主曲率,vv 为对应的主方向。
Remark. 不同主曲率的主方向是正交的。
Theorem. 主曲率满足特征方程
k2−(EG−F2LG−2MF+NE)k+EG−F2LN−M2=0
所以主曲率(可重)k1,k2 满足
k1+k2=2H,k1k2=K
其中,H 为曲面 S 在点 P 处的平均曲率,K 为曲面 S 在点 P 处的 Gauss 曲率。
Corollary. 曲面 S 在点 P 处的主曲率为
k1,2=H±H2−K
Remark. 虽然 H,K 都是光滑函数,但主曲率 k1,k2 不一定是光滑函数,例如在脐点处,即 H2−K=0 处。
Theorem. 曲面 S 在点 P 处的主方向 (du:dv) 满足特征方程
∣∣∣∣∣∣∣(dv)2EL−dudvFM(du)2GN∣∣∣∣∣∣∣=0
证明思路
Proof. 设 vv=λrru+μrrv 为主方向,则
W(vv)=−λnnu−μnnv=k(λrru+μrrv)
做内积运算,得到连等式
λE+μFλL+μM=λF+μGλM+μN=k
这是齐次式,消去 k 即得特征方程。
Corollary. 在切平面 TPS 的基 {rru,rrv} 下,Weingarten 变换的矩阵表示为
W=(LMMN)(EFFG)−1=EG−F21(LG−MFMG−NFME−LFNE−MF)
即
W(rrurrv)=(−nnu−nnv)=W(rrurrv)
证明思路
Proof. 对形式矩阵作 rru,rrv 的内积即可。
W(rrurrv)=(−nnu−nnv)=W(rrurrv)
Corollary. Gauss 曲率满足
nnu∧nnv=Krru∧rrv
# 曲率线
Definition. 曲面 S 上的一条曲线 C 在每一点的切向量都是曲面在该点的主方向,则称 C 为曲面 S 上的曲率线。
Theorem. 曲线 rr(t) 是曲面 S 上的曲率线,当且仅当
dtdrr∥dtdnn
证明思路
Proof. 观察
−dtdnn=W(dtdrr)=λdtdrr
Corollary. 在非脐点邻域内,曲面的参数曲线网是曲率线网,当且仅当 F=M=0。
Lemma. 设曲面 S 有两个线性无关的 C∞ 切向量场 aa(u,v),bb(u,v),则对每一点 P∈S,都存在点 P 的邻域 U⊆S 使得 U 上存在新参数系 (u,v) 满足
rru=aa(u,v),rrv=bb(u,v)
///////////////////////
/////////////////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# Euler 公式
# 主曲率和 Gauss 曲率的几何意义
# 曲面的一些例子
Example. 将 xz 平面上一条曲线 (f(u),g(u)),f(u)>0 绕 z 轴旋转一周生成旋转曲面 S,其参数表示为
rr(u,v)=(f(u)cosv,f(u)sinv,g(u))
其中 u - 曲线叫经线,v - 曲线叫纬线。